捡垃圾:和逸云板子:配置 rsync 服务器

挂载硬盘 + 配置 rsync 同步服务器

目前没想到这个板子能有什么用处,配置个 rsync 同步服务器试试看。

挂载硬盘[1]

板子后面有一个 SATA 接口,给它插上一块硬盘,然后检查有没有识别出来:

fdisk -l

20231019225031

可以通过容量来判断是不是插进去的硬盘。如图,已经识别到了。如果硬盘分区不对,可以用 fdisk /dev/sda 来给硬盘分区(设备名称写你的硬盘的)。如果要更改硬盘的格式,可以用 mkfs -t ext4 /dev/sda 来把硬盘改成 ext4 格式的。

下面我们让系统永久挂载这块硬盘。使用 blkid 命令查看硬盘的 UUID。

20231019225532

编辑 fstab 文件:

sudo nano /etc/fstab

添加一行:

UUID=xxxxxxx /mnt ext4 defaults 0 0

现在系统会在重启后也挂载这块硬盘。

hdparm 测试下硬盘的速度:

hdparm -Tt /dev/sda

20231019225927

只能说不愧是 USB2.0 转出来的硬盘,速度十分令人感动。

配置 rsync 服务器

这个系统是自带 rsync 的,但要使用,还是要配置一下。

我们把示例配置文件拷贝到 /etc 目录下:

cp /usr/share/doc/rsync/examples/rsyncd.conf /etc/

然后打开编辑下。

cd /etc
sudo nano rsyncd.conf

详细的内容介绍可以在网上搜到,这里提供一个栗子:

配置示例展开/折叠

然后新建/编辑 rsyncd.secrets 文件(存放验证用户名和密码)

sudo nano rsyncd.secrets

里面写入如下内容:

goodname:password

用户名保证和上面 rsyncd.conf 里写的 auth users 一致。

这个文件需要只读权限,可以用 sudo chmod 600 rsyncd.secrets 来做到。

最后编辑下 rsync 服务,使其启动:

sudo nano /etc/default/rsync

RSYNC_ENABLE 设为 true 就可以了。

启动服务:

sudo /etc/init.d/rsync start

客户端配置

以威联通 NAS 为例,其他设备可以自行百度。

在 App Center 找到或安装 HBS3

20231019232442

20231019232559

按下图配置:

20231019233146

然后可以用下面的 测试连接 和 速度测试 来检测一下连接是否正常。

20231019233315

嗯,微妙……Wifi 连接 + USB2.0 转 SATA + 辣鸡配置共同造就了这个难以评价的结果……


  1. https://www.cnblogs.com/Yogile/p/12573326.html ↩︎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